2011-07-27

文化影響學習/洪蘭

文化影響學習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這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顯示偏遠地區原住民學生普遍考得不好,烏來國中的張教務主任認為原住民的思考模式、語言習慣跟我們不同,不能用傳統方式教學,必須以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教才會有效。

我非常贊同她的話,因為實驗顯示不同語言系統會造成不同思維模式(所謂語言相對論),數字音節長短也會影響工作記憶的表現。

很多人都認為原住民孩子數學不好、教不會,臺東大學的簡淑真老師去蘭嶼深入了解後,發現原住民孩子的天資並非不好,之所以學不好數學的原因是母語雅美語中數字的念法跟國語完全不同,他們一到九的每個數字都是雙音節,這一點在工作記憶上就已經吃虧了。

英國曾經有個研究,發現威爾斯的年輕人記憶廣度不及英格蘭的年輕人,一時之間種族歧視的論調全都出籠,嘲笑威爾斯人比較笨,難怪被英國征服。後來學者再做實驗,發現威爾斯的數字音節較長,念起來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增加複誦的難度,所以回憶的效果比較不好,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雅美語1112等二位數中的十是念作icarwana,二十念作ngangarnan,都是四個音節;「2」本來是念作dowa,但在1220裡就要念成adowa,不像國語中的「2」不論在個位或十位都念二;而且他們是先念個位數再念十位數,「11」是先念一(asa),再念十(icar-wana);「21」是先念一(asa),再念二十(ngangar-nan)。這個順序正好跟阿拉伯數字或漢語的念法相反,這個相反常會造成意念表達上的不一致,一不小心,就被老師打叉了。

因此,蘭嶼雅美族的孩子不是不能學數學,而是他們的母語對數字表達的方法與入學老師所用的不一樣。學習是從家庭開始,他們在家中已經習慣了雅美語的用法,所以孩子就學後需要有一段校正的適應期。就像中國人在美國碰到十萬以上的數字反應較慢,因為我們是以萬為單位,而美國是以千為單位,他們把二十萬說成兩百千(200,000),我們中國人就得想一下才知道是多少;但是這種表象上的慢不代表中國人比美國人笨或算術較差。同樣的,我們又怎能因此而說原住民數學差、學不來呢?更不可因此而認為原住民比較笨。

智力測驗受文化的影響很大,分類是智力測驗的部件,如果給學生看三張圖片:牛、兔子和草,中國人會把牛和草放在一起,因為牛吃草;而外國人會把牛和兔子放在一起,因為牠們同是動物;這些差別純粹是習慣及文化造成的,無關優劣。

當一個人用他的第二語去學習一個新概念時,他處於不利地位,尤其我們現在知道第二語言的學習是建構在第一語言的文法架構上。當原住民孩子進小學學習國語和算術時,用的是他們的第二語言,需要經過轉換歷程,轉換需要時間,所以反應較慢,千萬不可先入為主的認為他們的數學就是不好。老師的偏見會在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來,孩子一旦覺得數學原來不是他擅長的領域或是學不會的,一遇上挫折很容易就放棄,觀念一旦認定以後就真的教不會了。

教過原住民孩子的老師都知道,張主任的話是對的,我們必須用適合他們思考方式的教學方法,先將他們帶入門,再用漢人的方式去教。在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的今天,教育是脫離貧窮唯一的機會,我們切不可輕易剝奪這個機會,原住民的啟老師必須要懂得原住民的文化,才不會平白將無辜的孩子犧牲掉!
*轉載於國語日報家庭版。本網致力於教育公益,若無意中侵權,請告知移除。*

歡迎加入『讀經教育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