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7

欣賞戲劇 體驗人生/洪蘭

欣賞戲劇 體驗人生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前幾天看了黃春明編導的「杜子春」,心中很有感觸,小朋友在散場時,一直問:「媽媽,那些人是不是酒肉朋友?杜子春是不是敗家子?」在目前臺灣社會快速沉淪,道德如此敗落時,有一個像「杜子春」這種能夠寓教於樂,讓孩子從戲劇中體會到人生百態和生命意義的戲,真的非常需要。


  杜子春是個浪蕩子,把萬貫家財敗光了以後,看破紅塵想出家,老道人帶他到崑崙山斷情崖去測試他是否真心,告誡他無論如何千萬不可以出聲。他對猛虎、女色都能不動心,唯獨看到老母被牛頭馬面鎖著枷一步一哀號拉著下地獄時,情不自禁喊出「母親」!破了功就不能成仙了。老人給了他一把鋤頭,告訴他「舉頭三尺有神明,掘地三尺有黃金」,叫他好好作人,從頭來起。
 
中國過去很窮,老百姓大部分是文盲,名字都不會寫,連賣身契都只得畫押,更不用說教育了。但是因為有戲劇,傳統的忠孝節義透過表演深入人心,一代代傳下來成為我們的價值觀。一個人如果連母親受苦也能無動於衷,那麼不成仙也罷,成了仙也不會是什麼好仙。老人因為杜子春對母親有孝心,所以給他鋤頭,讓他東山再起,那句「舉頭三尺有神明,掘地三尺有黃金」,是我們小時候常常聽到的一句話。「頭上有神明」,所以做事不敢欺心;「不欺心」本來就是作人的最根本的條件,我去美國讀書時,大舅送我一個圖章,上面刻的就是「不欺心」。如果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不欺心,政治就清明了,人民也安居樂業了,陶淵明的桃花源不也就是一個不欺心的社會嗎?
 
「掘地三尺有黃金」更是中國人傳統的美德,勤就有飯吃,努力耕耘自然有收成,老一輩人說勤、儉、勒、積。勤是開源,儉是節流,勒是把褲帶縮緊,少吃一點,攢下來供明天吃,人要未雨綢繆,有東西吃要想到沒有東西吃的時候;最後的「積」就是儲蓄,省吃儉用儲蓄起來,自然有財富,老了就不必愁;菜根譚:「當少壯之時須念衰老的辛酸」,就是這個意思。「儉則用足,無欲則剛」,就不必為生活看人臉色,出賣靈魂。
 
我看到簡簡單單一場戲劇就把我們要教孩子的許多大道理都融在裡面,讓孩子在看戲時不知不覺把它吸收進去,內化成他的道德,真是覺得沒有比戲劇更好的教化人心方式。孩子看到杜子春有錢時跟他稱兄道弟的人,在他落魄時絕塵而去,不理他的哀告,就立刻了解平日我們說的「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的意思,所以才會問那些人是不是所謂的「酒肉朋友」。當孩子義憤填膺為杜子春打抱不平時,我們也收到了教化他的效果。
 
看到戲劇如此撼動人心,並且毫無排斥的被小朋友接受,真是很為我們不懂得利用這麼好的文化資產來教化孩子,而感到惋惜。國家只要一點錢來培養劇團;孩子不但學會表達內心的情緒,也從表演中體會人生。

我們已經知道任何預防都是勝於治療,所以發展戲劇無論多少錢都比蓋精神病院或監獄便宜,何不多從正面去發展孩子的情緒,培養美學的欣賞,以提升國民的水準呢?


*轉載於國語日報家庭版。本網致力於教育公益,若無意中侵權,請告知移除。*
 歡迎加入『博濟書院粉絲團